健康管理第01講:失眠的調養
失眠是困擾許多現代人的問題,造成失眠的原因很多,工作壓力、感情壓力、長期不正常生活習慣、疾病…等等。多數失眠的人都曾嘗試過各種方法無效之後,才開始服用安眠藥。一旦開始服用安眠藥,就很難擺脫這種明知有害又不得不服的藥,而且隨著服用時間的愈來愈長,藥量也跟著日漸增加。
從中醫的觀點,睡眠的問題主要和三個問題有關,一是肺熱,二是肝熱、三是血氣。肺熱會使人睡不著,肝熱使人睡不沉,低血氣則使人體的入睡時間發生變化。通常中醫處理睡不著的人,只要用針、灸、推拿或藥的方法泄除了肺熱,就能睡得著。推拿時可以按摩手肘內側的尺澤穴,就能幫助泄除肺熱。肺熱的產生有時也會由於心火太盛或肝熱而引起,這時就需要先泄除肝熱和心火。
用推拿的方法,可以按摩腳上的太沖穴,就能泄除肝熱;按摩腋下的極泉穴則是泄除心火簡單有效的方法。許多人在接受按摩之後,當天就能睡得比較好,就是在按摩時把肺熱和肝熱都泄除的結果。另外還有一個簡單的方法是自己在家中用熱水泡腳,最好是購買市面上可以加溫的泡腳機可以避免不斷加熱水維持溫度的麻煩,每天泡三十分鐘至兩小時,時間的長短視每個人的血氣狀況而定,在攝氏25-28度的房間裡,必需泡到肩膀出汗才算完成,這是最方便而且能夠自己在家中的泄除肝熱方法。
睡眠時容易驚醒或者多夢的人,可以用前述的方法泄除肝熱,就能得到改善。肝熱有時也會由於心火太盛而產生,這時就需要先泄除心火,肝熱才能去除。
但是心中有事,或壓力很大時,就算泄除了心火、肝熱或肺熱,也不一定能睡得著,這時就需要先處理情緒。情緒處理的方法,最重要的是需要暫時離開產生壓力的環境,休個長一點的假,找一個地方可以完全安靜下來,每天仍然做著泄除心火、肝熱和肺熱的功課。慢慢的就能睡得著了。
除了這些失眠的處理方法之外,睡眠時間的調整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在「人體的系統」中我們提過人體內部有一個資源管理系統,這個系統會衡量人體的血氣狀況,決定人體的入睡時間。
當人體處在陰虛的血氣狀態,在夜間七、八點時,會出現特別疲倦的感覺,多數人在這個時候會打個盹或小睡十分鐘,然後就精神百倍。就以這個現象來說明人體的資源管理系統的工作狀況。當身體處於陰虛狀態時,血氣能量不足,當天的血氣到了晚上七、八點就用完了,所以在這個時候出現了特別疲倦的感覺。這時如果用意志力或打個盹將疲倦感驅除,則人體就將庫存能量的透支系統打開,開始透支人體庫存的「火」,這時的人體精神特別旺盛,而這一天人體不到午夜不再會有睡意。如果在其間想上床睡覺,是很難睡著的,這就出現了失眠的症狀,這種失眠是所有各種失眠種類中最大的一群。有些血氣更低的人,甚至在傍晚五、六點鐘時就出現這類疲倦感。
這種失眠的治療方法,首先,必需找出自己每天生理的入睡時間,也就是前面所說的在傍晚五點到夜間九點之間出現疲倦感的時間。然後在這個時間之前做好入睡的準備,在入睡時間一小時之前用畢晚餐、洗好澡,做好入睡的準備,心裡上並不是打個盹的想法,而是要一覺到天亮的打算。
但是,這種睡眠一般只能維持四至六個小時,大約在午夜前後可能就會醒。許多人都有這種經驗,為了避免下半夜睡不著,所以不敢太早睡。其實這個觀念是錯誤的。當人體血氣不夠時,上半夜的睡眠能夠有最好的造血效果,因此,人體才會在很早的時段就出現睡意,讓人體早些入睡,以期能多造些血,補充庫存的不足,這時下半夜的睡眠反而不那麼重要。
這種早睡的日子,如果能配合敲膽經,讓人體的吸收能力也處在最佳狀態,血氣會上升得很快。大約持續兩周至兩個月內(視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和睡眠品質而異),隨著血氣的不斷上升,身體需要早睡的時間逐漸調整,疲倦感出現的時間也就慢慢的延後,最終回到十點左右。則入睡的時間也跟著調整,逐漸回到正常的睡眠時間。這時就可以完全不用仰賴安眠藥也能入睡,失眠症也就好了。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以常識和意志來決定每天的睡眠時間,有時候這樣的時間並不能滿足人體的需要。這個方法最重要的觀念是讓我們學習聽聽身體的聲音,由身體來決定每天的睡眠時間。
2007年3月23日 星期五
2007年3月21日 星期三
快意享受B級人生走出 A+成就迷思
轉貼於公司同仁所寄發之mail
你想要過A級人生,事業有成薪水頂尖,卻犧牲掉其他全部人生,還是想過B級人生,寧可降格賺次級收入,卻能享受精采人生?這取決於你如何衡量「人生投資報酬率」。
若是成績單上出現B,大部分人聯想到的,絕對不是「Better」,而是「Bad」。
B這個字母,長期以來被認為是「次等」的表現,每個人都奮力想達到A,甚至 A+,彷彿若不能達到A的成績,就是不夠努力與稱職。但人生凡事都追求A,一定能獲得滿足感嗎?
享受生命的充實感
最近「B級人生」的話題,在日本引起不少討論。起因於經濟專家森永卓郎,把人生分成三級:A級人生是「有錢沒閒」;B級人生的「錢少一點,但是有閒」,可算是「有錢有閒」。至於C級人生則是經濟困窘,可能是「有閒沒錢」(如失業者),也可能「沒錢沒閒」(如底層勞動者)。
森永卓郎認為,B級人生是最有滿足感的生活。若每天工作10幾小時,犧牲家庭與休閒,不惜一切代價追求A級人生,即使賺到A級財富,沒時間享受也是枉費。B級雖然收入次一等,但還是能維持在一定生活水準之上,反而因為付出較少的代價,有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享受生命的充實感,所以整體生活絕不輸A級。
因此,森永卓郎特別強調「B is Beautiful」,認為「B is Better Than A 」。
精算人生投資報酬率
B級人生這種價值觀的出現,有其社會淵源。作家劉黎兒指出,日本經過長年經濟不景氣,原本「1億國民都是中產階級」的社會,已經不再回頭,轉成「1%超級精英+99%平庸上班族」的結構,除了極少數A+超級精英之外,99%工作者的薪水都在遞減,再怎麼努力也是枉然。
在這種社會結構下,「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正比例關係被打破,打拚不再保證出頭天,「努力必有回報」也成為一種欺瞞的說法。因此,許多日本上班族,開始思考「人生投資報酬率」的問題。當付出無法獲得回報,他們不想再無條件賣命給公司,寧可將更多時間用來享受家庭生活,或是經營個人興趣休閒。
B級上班族雖不是高薪族,但還是有一定生活水準,也還買得起車子等用品。比起將人生全部送給公司的A+超級精英,誰的人生比較划算,答案不言可喻。
贏了事業,輸了人生
有人用古瑪雅文化的活人獻祭,來形容追求A級人生的工作者。瑪雅皇宮貴族居住的中心地帶都有一個球場,凡是贏得球賽的人,就會被當作被神所選中的神聖的人,由祭司血祭給神;而贏家被砍頭祭給神明,被看成是件很光榮的事。超級精英不惜一切贏得 A級人生,就好像在瑪雅球賽最後贏得勝利的人,所換到的不過是過勞死。
根據統計,日本每年死於心臟病的 21萬人,至少有20%是肇因於過勞,其中多半是中壯年上班族。追求A級人生本身沒錯,只是若只把人生當成是一場競技,就算贏得了勝利,卻輸掉了身體、輸掉家庭、也輸掉人生,這樣划算嗎?
事業高度Vs.生命廣度
但追求B級人生,是否太消極呢?
一位在媒體任職的劉小姐認為,B級人生重視「人生投資報酬率」,從追求工作表現的「高度」,轉為追求人生多采多姿的「廣度」,這是一種價值選擇的問題,與人生是否積極進取無關。
她以研究所成績為例,一般研究生表現普普大約有85分,稍微認真一點有86分,一定要表現很亮眼才能拿到 90分。她自己每天不眠不休,念完所有原文papers才得到89分,但其實只要稍微多花點心力念書,已經可以得到86分。為了多得那3分,劉小姐捨棄了社團活動與假日休閒。「一學期120天,每天多念3小時書,360小時只換來3分,想想真是划不來;若是拿360小時做其他有意義的事,人生想必更精采。」
劉小姐認為,不論是課業或工作,都適用80╱20法則,亦即80%的成績,來自於20%的付出。假設你有100小時,只要花20小時做A工作,就能拿到80分,剩下的80小時,你有兩種選擇:
1精益求精在 A工作下苦工,最後拿到滿分100分;
2去做BCDE四件工作,每件工作投注20小時,各拿到80分,最後總分是5×80=400分。
哪一種時間運用方式,投資報酬率較高,可帶給你更大的滿足感?這就是B級人生所要思考的問題。
從連續2年蟬聯年終獎金第一名的理財專員工作引退,寧可在銀行櫃台當一般行員的安小姐,就是選擇B級人生的例子。
工作樂趣蕩然無存
大學畢業後,安小姐就在老字號的三商銀擔任臨櫃行員,辦理一般存款工作,5年前銀行民營化,她在組織重整後,被調到貴賓理財部門。
剛轉換跑道時,她相當滿意理專的生活,「可以說是虛榮吧!」安小姐說,這幾年理專儼然是當紅炸子雞,金控為訓練理專「伺候」金字塔頂端客層,安排許多繽紛的課程,安小姐轉跑道第一年學到很多新鮮事,包括高爾夫、品酒品茗、藝術鑑賞、插花、命理星座等。課程的多采多姿,讓她學到許多人際應對技巧,而且第一年就考上多張證照,還幸運地拉到幾位「VIP大戶」(資產超過3000萬元),使她從工作中獲得不少成就感。
每想到,第一年的一帆風順後,銀行開始調高安小姐的績效指標。「公司把我的業務目標訂得『比山高比海深』,高不可攀的業績壓力,令我深感挫折,工作樂趣也蕩然無存。」安小姐說,當時每天加班到晚上 10點是常態,甚至周末假日也不得閒。
「我不怕累,但我最怕客戶賠錢。如何在業績與顧客權益取得一個平衡點,令我飽受煎熬」安小姐說。
安小姐去年決心向公司遞出辭呈,但公司基於愛才,強力慰留她當銀行行員。
人生,要學習「減法」
揮別年薪百萬的工作,安小姐沒有後悔。她說,人生前半段的職涯規畫,是一種「加法選擇」,所以擔任理專時,她不斷尋求各種可能性,為自己的職涯資本增值,包括薪水、職位等等。現在她則把人生當成「減法選擇」。她說,減法管理其實非常簡單︰在人生諸多追求的目標中,如金錢、地位、家庭、愛情、享受生活等等,一項一項刪除不是最重要的東西,最終留下一兩項,就是自己的人生目標。
33歲的李勇毅過去一直是個眾人稱羨的電子新貴。擔任晶片設計研發工程師期間,李勇毅形容說,自己每天至少12小時和電腦相親相愛,忙碌一天後,再也提不起力氣做任何事,下班就直接打道回府,頂多倒在沙發前看電視,洗個澡,睡個覺,又是另一天的開始。他表示,大部分工程師的生活乏善可陳,根本沒時間參加聯誼活動結識異性,所以曠男怨女一堆。「工程師最大的座右銘就是努力工作、趕快賺錢、盡快退休。」
再見!電子新貴
剛開始李勇毅也是抱著這種看法,但3年前他找到人生摯愛的伴侶,婚後生活有了重心,他開始無法忍受一天工作12 小時的生活。
「4月結婚、5月就決定考公職、7月如願考上高考第一志願電力工程,分發到民航局上班。」從電子新貴到小公務員,李勇毅的薪水足足縮水一半,但他毫不後悔。「以前我用時間換金錢,現在我用金錢買時間,把過去加班的時間,用來享受天倫之樂。
作家吳淡如說,「賺錢也賺到人生,才是最大幸福的人。」人生和金錢的關係有四種可能狀況:賺錢也賺到人生、不賺錢卻賺到人生、賺錢卻賠上人生、不賺錢也賠上人生。前兩者都是成功者,後兩者則為失敗者。賺錢也賺到人生,其實就是B級人生的真義,擁有一定水準的金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是人生的贏家。
你想要過A級人生,事業有成薪水頂尖,卻犧牲掉其他全部人生,還是想過B級人生,寧可降格賺次級收入,卻能享受精采人生?這取決於你如何衡量「人生投資報酬率」。
若是成績單上出現B,大部分人聯想到的,絕對不是「Better」,而是「Bad」。
B這個字母,長期以來被認為是「次等」的表現,每個人都奮力想達到A,甚至 A+,彷彿若不能達到A的成績,就是不夠努力與稱職。但人生凡事都追求A,一定能獲得滿足感嗎?
享受生命的充實感
最近「B級人生」的話題,在日本引起不少討論。起因於經濟專家森永卓郎,把人生分成三級:A級人生是「有錢沒閒」;B級人生的「錢少一點,但是有閒」,可算是「有錢有閒」。至於C級人生則是經濟困窘,可能是「有閒沒錢」(如失業者),也可能「沒錢沒閒」(如底層勞動者)。
森永卓郎認為,B級人生是最有滿足感的生活。若每天工作10幾小時,犧牲家庭與休閒,不惜一切代價追求A級人生,即使賺到A級財富,沒時間享受也是枉費。B級雖然收入次一等,但還是能維持在一定生活水準之上,反而因為付出較少的代價,有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享受生命的充實感,所以整體生活絕不輸A級。
因此,森永卓郎特別強調「B is Beautiful」,認為「B is Better Than A 」。
精算人生投資報酬率
B級人生這種價值觀的出現,有其社會淵源。作家劉黎兒指出,日本經過長年經濟不景氣,原本「1億國民都是中產階級」的社會,已經不再回頭,轉成「1%超級精英+99%平庸上班族」的結構,除了極少數A+超級精英之外,99%工作者的薪水都在遞減,再怎麼努力也是枉然。
在這種社會結構下,「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正比例關係被打破,打拚不再保證出頭天,「努力必有回報」也成為一種欺瞞的說法。因此,許多日本上班族,開始思考「人生投資報酬率」的問題。當付出無法獲得回報,他們不想再無條件賣命給公司,寧可將更多時間用來享受家庭生活,或是經營個人興趣休閒。
B級上班族雖不是高薪族,但還是有一定生活水準,也還買得起車子等用品。比起將人生全部送給公司的A+超級精英,誰的人生比較划算,答案不言可喻。
贏了事業,輸了人生
有人用古瑪雅文化的活人獻祭,來形容追求A級人生的工作者。瑪雅皇宮貴族居住的中心地帶都有一個球場,凡是贏得球賽的人,就會被當作被神所選中的神聖的人,由祭司血祭給神;而贏家被砍頭祭給神明,被看成是件很光榮的事。超級精英不惜一切贏得 A級人生,就好像在瑪雅球賽最後贏得勝利的人,所換到的不過是過勞死。
根據統計,日本每年死於心臟病的 21萬人,至少有20%是肇因於過勞,其中多半是中壯年上班族。追求A級人生本身沒錯,只是若只把人生當成是一場競技,就算贏得了勝利,卻輸掉了身體、輸掉家庭、也輸掉人生,這樣划算嗎?
事業高度Vs.生命廣度
但追求B級人生,是否太消極呢?
一位在媒體任職的劉小姐認為,B級人生重視「人生投資報酬率」,從追求工作表現的「高度」,轉為追求人生多采多姿的「廣度」,這是一種價值選擇的問題,與人生是否積極進取無關。
她以研究所成績為例,一般研究生表現普普大約有85分,稍微認真一點有86分,一定要表現很亮眼才能拿到 90分。她自己每天不眠不休,念完所有原文papers才得到89分,但其實只要稍微多花點心力念書,已經可以得到86分。為了多得那3分,劉小姐捨棄了社團活動與假日休閒。「一學期120天,每天多念3小時書,360小時只換來3分,想想真是划不來;若是拿360小時做其他有意義的事,人生想必更精采。」
劉小姐認為,不論是課業或工作,都適用80╱20法則,亦即80%的成績,來自於20%的付出。假設你有100小時,只要花20小時做A工作,就能拿到80分,剩下的80小時,你有兩種選擇:
1精益求精在 A工作下苦工,最後拿到滿分100分;
2去做BCDE四件工作,每件工作投注20小時,各拿到80分,最後總分是5×80=400分。
哪一種時間運用方式,投資報酬率較高,可帶給你更大的滿足感?這就是B級人生所要思考的問題。
從連續2年蟬聯年終獎金第一名的理財專員工作引退,寧可在銀行櫃台當一般行員的安小姐,就是選擇B級人生的例子。
工作樂趣蕩然無存
大學畢業後,安小姐就在老字號的三商銀擔任臨櫃行員,辦理一般存款工作,5年前銀行民營化,她在組織重整後,被調到貴賓理財部門。
剛轉換跑道時,她相當滿意理專的生活,「可以說是虛榮吧!」安小姐說,這幾年理專儼然是當紅炸子雞,金控為訓練理專「伺候」金字塔頂端客層,安排許多繽紛的課程,安小姐轉跑道第一年學到很多新鮮事,包括高爾夫、品酒品茗、藝術鑑賞、插花、命理星座等。課程的多采多姿,讓她學到許多人際應對技巧,而且第一年就考上多張證照,還幸運地拉到幾位「VIP大戶」(資產超過3000萬元),使她從工作中獲得不少成就感。
每想到,第一年的一帆風順後,銀行開始調高安小姐的績效指標。「公司把我的業務目標訂得『比山高比海深』,高不可攀的業績壓力,令我深感挫折,工作樂趣也蕩然無存。」安小姐說,當時每天加班到晚上 10點是常態,甚至周末假日也不得閒。
「我不怕累,但我最怕客戶賠錢。如何在業績與顧客權益取得一個平衡點,令我飽受煎熬」安小姐說。
安小姐去年決心向公司遞出辭呈,但公司基於愛才,強力慰留她當銀行行員。
人生,要學習「減法」
揮別年薪百萬的工作,安小姐沒有後悔。她說,人生前半段的職涯規畫,是一種「加法選擇」,所以擔任理專時,她不斷尋求各種可能性,為自己的職涯資本增值,包括薪水、職位等等。現在她則把人生當成「減法選擇」。她說,減法管理其實非常簡單︰在人生諸多追求的目標中,如金錢、地位、家庭、愛情、享受生活等等,一項一項刪除不是最重要的東西,最終留下一兩項,就是自己的人生目標。
33歲的李勇毅過去一直是個眾人稱羨的電子新貴。擔任晶片設計研發工程師期間,李勇毅形容說,自己每天至少12小時和電腦相親相愛,忙碌一天後,再也提不起力氣做任何事,下班就直接打道回府,頂多倒在沙發前看電視,洗個澡,睡個覺,又是另一天的開始。他表示,大部分工程師的生活乏善可陳,根本沒時間參加聯誼活動結識異性,所以曠男怨女一堆。「工程師最大的座右銘就是努力工作、趕快賺錢、盡快退休。」
再見!電子新貴
剛開始李勇毅也是抱著這種看法,但3年前他找到人生摯愛的伴侶,婚後生活有了重心,他開始無法忍受一天工作12 小時的生活。
「4月結婚、5月就決定考公職、7月如願考上高考第一志願電力工程,分發到民航局上班。」從電子新貴到小公務員,李勇毅的薪水足足縮水一半,但他毫不後悔。「以前我用時間換金錢,現在我用金錢買時間,把過去加班的時間,用來享受天倫之樂。
作家吳淡如說,「賺錢也賺到人生,才是最大幸福的人。」人生和金錢的關係有四種可能狀況:賺錢也賺到人生、不賺錢卻賺到人生、賺錢卻賠上人生、不賺錢也賠上人生。前兩者都是成功者,後兩者則為失敗者。賺錢也賺到人生,其實就是B級人生的真義,擁有一定水準的金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是人生的贏家。
下班了,勇敢收拾公事包準時離開吧
轉貼於公司同仁所寄發之mail
被遺忘的職場生理時鐘
近幾年來,我失去幾個職場上認識的朋友,他們以相同的節奏離開,根本來不及道別,我甚至連他們離去當時到底痛不痛苦都無從揣測,也幫不上忙。
一個是營業單位的新鮮人,退伍後第一份工作,鏖戰數月,好不容易業績稍有起色,卻在某個盛夏早晨上班途中的紅綠燈前方,趴在駕駛座上停止心跳呼吸,那時,他還不滿二十五歲。
另一個在日本商社工作,經常出差應酬加班,總是自豪身體壯得像條牛,沒想到卻在幾個禮拜前猝死。那個晚上看起來毫無異狀,他照舊因為加班錯過晚餐,照舊跟幾個同事吃宵夜,喝了一些冰啤酒,進了家門之後,在妻子面前倒下,送醫已經回天乏術,三十幾歲的人生,劃上休止符。
另一個是熟識經年的老同事,皮膚黝黑,蓄著小平頭,樂觀愛笑,工作拚命,態度謙和,原是公司倚重的中堅幹部,卻讓突如其來的癌症打亂所有生命計畫,走的時候,還不到四十歲。
我經常回想跟他們相處的過往,即便只是幾個卷宗之間的傳遞,幾次會議的共同出席,幾場聚餐的閒聊,或幾回辦公室走道的擦身而過,我們或許不曾深入交談,卻都熟知對方的脾氣個性,知道彼此能夠容忍的底限,所謂職場交情該當如此吧!
他們從自己的人生中瞬間抽離,也從職場同儕的集體記憶裡消失,我或許略知他們在工作上面臨的壓力與瓶頸,卻不曾體恤他們身體的脆弱,工作霸佔了他們得以喘息的時數,他們經常憂慮業績無法達成,新產品沒辦法順利上市,或是趕不及提案給老闆,他們在家庭與職場之間、人生與事業當中失去身體的主控權,即便公司給了他們優渥的待遇、高額的團體保險、昂貴的健康檢查補助,卻還是彌補不了生命倉促煞車的遺憾。
企業總是不斷強調績效,工作狂主管也總是大方打亂員工的生理時鐘,許多上班族的人生因此失去平衡,讓原本只應該share三分之一時數的職場鐘點,殘酷侵蝕了另外三分之二得以休閒與睡眠的美麗時光。
一個冗長的會議可以從陽光燦爛折磨到滿天星斗;一場緊張的年度檢討必須搭配80元排骨便當下肚;七天的年休計畫被迫切割成零碎片段,好應付始料未及的突發狀況,包括修車、帶小孩打預防針、或是短暫返鄉探望父母,甚至只在家裡呼呼大睡治癒一整年的時差,哪裡也沒去。
老闆或許每天關心工作進度,卻不曾問過員工有沒有長期便秘的煩惱;稽核可能按月追蹤交際費用,卻沒興趣知道員工的膽固醇有多高;同事之間也許計較誰的升遷快、誰的薪水高,卻沒想過誰的快樂多、誰的睡眠品質好。
長期以來,人們總是將工時長短與貢獻度忠誠度綁在一起,樂意加班心甘情願留在公司待命的人,經常獲得褒獎讚美,而準時下班抗拒超時工作的人,則被嫌棄。
嚴苛定義中,不乏欣慰的暖流,早就聽說一個出版社總編輯堅決反對員工加班,一到下班時間就急著趕人,他希望工作伙伴可以擁有足夠的睡眠與休閒,離開辦公室就把工作鎖在抽屜裡,一走出辦公大樓就走進自己另外三分之二的人生。另一家企業老闆更妙,索性把每週放假前的午後也大方送給員工,鼓吹同事去喝下午茶、泡個不擁擠的露天溫泉、或者來一趟精油芳香療程。
我喜歡這種人性關懷取向的溫暖體貼,而非咄咄逼人的淘空式冷漠,當然,我也敬佩這些準時要求員工下班的老闆,他們所營造的健康快樂上班概念,是這個講究高倍速競爭的職場生態中,最迷人的荒漠甘泉。
許多企業或許記得定期保養大小事務機器,為它們更換耗材檢測線路添加潤滑劑,卻疏於打理員工的身心狀況,或急於測試員工的容忍極限,期待在薪水額度之內獲得超值對價;而員工同樣高估自己的能量,總以為吞幾顆胃藥就能撐過身體苦痛,總以為每天睡三小時不成問題,或者多喝幾杯黑咖啡就能增加幾個小時的續航能力,甚至,仗著年輕、仗著體力好,就放肆熬夜、應酬、緊張、多疑,或看著自己的臉色變得蠟黃蒼白,以為多敷幾次臉,多吞幾顆維他命,應該就OK了吧!
職場電腦化之後,上班族經常把自己也當成不當機的CPU,即便體內的肝、膽、胃、腸、腎、心臟、血管、淋巴、內分泌、自律神經、脊椎或視網膜,已經悄悄舉牌抗議了,而一徑在職場上逞強的人啊,不要自以為是無敵鐵金剛,身心的bug早就呼天搶地了。
被遺忘的職場生理時鐘,以及更多被忽略的員工健康警訊,在屢屢被誇大歌頌的幾波職場生態革命中,在網路改變了無時差的全球化競爭之後,人類的生理機能並不具備24小時運轉的本事,朝九晚五原該是最符合養生的工時概念,所有企業體,甚至所有工作者,是該逐步修正超時賣命的工作哲學,回歸健康工作的職場概念囉!
下班了,勇敢收拾公事包準時離開吧!人生另外三分之二的風景,在玻璃帷幕大樓之外的天空跟你招手呢!
被遺忘的職場生理時鐘
近幾年來,我失去幾個職場上認識的朋友,他們以相同的節奏離開,根本來不及道別,我甚至連他們離去當時到底痛不痛苦都無從揣測,也幫不上忙。
一個是營業單位的新鮮人,退伍後第一份工作,鏖戰數月,好不容易業績稍有起色,卻在某個盛夏早晨上班途中的紅綠燈前方,趴在駕駛座上停止心跳呼吸,那時,他還不滿二十五歲。
另一個在日本商社工作,經常出差應酬加班,總是自豪身體壯得像條牛,沒想到卻在幾個禮拜前猝死。那個晚上看起來毫無異狀,他照舊因為加班錯過晚餐,照舊跟幾個同事吃宵夜,喝了一些冰啤酒,進了家門之後,在妻子面前倒下,送醫已經回天乏術,三十幾歲的人生,劃上休止符。
另一個是熟識經年的老同事,皮膚黝黑,蓄著小平頭,樂觀愛笑,工作拚命,態度謙和,原是公司倚重的中堅幹部,卻讓突如其來的癌症打亂所有生命計畫,走的時候,還不到四十歲。
我經常回想跟他們相處的過往,即便只是幾個卷宗之間的傳遞,幾次會議的共同出席,幾場聚餐的閒聊,或幾回辦公室走道的擦身而過,我們或許不曾深入交談,卻都熟知對方的脾氣個性,知道彼此能夠容忍的底限,所謂職場交情該當如此吧!
他們從自己的人生中瞬間抽離,也從職場同儕的集體記憶裡消失,我或許略知他們在工作上面臨的壓力與瓶頸,卻不曾體恤他們身體的脆弱,工作霸佔了他們得以喘息的時數,他們經常憂慮業績無法達成,新產品沒辦法順利上市,或是趕不及提案給老闆,他們在家庭與職場之間、人生與事業當中失去身體的主控權,即便公司給了他們優渥的待遇、高額的團體保險、昂貴的健康檢查補助,卻還是彌補不了生命倉促煞車的遺憾。
企業總是不斷強調績效,工作狂主管也總是大方打亂員工的生理時鐘,許多上班族的人生因此失去平衡,讓原本只應該share三分之一時數的職場鐘點,殘酷侵蝕了另外三分之二得以休閒與睡眠的美麗時光。
一個冗長的會議可以從陽光燦爛折磨到滿天星斗;一場緊張的年度檢討必須搭配80元排骨便當下肚;七天的年休計畫被迫切割成零碎片段,好應付始料未及的突發狀況,包括修車、帶小孩打預防針、或是短暫返鄉探望父母,甚至只在家裡呼呼大睡治癒一整年的時差,哪裡也沒去。
老闆或許每天關心工作進度,卻不曾問過員工有沒有長期便秘的煩惱;稽核可能按月追蹤交際費用,卻沒興趣知道員工的膽固醇有多高;同事之間也許計較誰的升遷快、誰的薪水高,卻沒想過誰的快樂多、誰的睡眠品質好。
長期以來,人們總是將工時長短與貢獻度忠誠度綁在一起,樂意加班心甘情願留在公司待命的人,經常獲得褒獎讚美,而準時下班抗拒超時工作的人,則被嫌棄。
嚴苛定義中,不乏欣慰的暖流,早就聽說一個出版社總編輯堅決反對員工加班,一到下班時間就急著趕人,他希望工作伙伴可以擁有足夠的睡眠與休閒,離開辦公室就把工作鎖在抽屜裡,一走出辦公大樓就走進自己另外三分之二的人生。另一家企業老闆更妙,索性把每週放假前的午後也大方送給員工,鼓吹同事去喝下午茶、泡個不擁擠的露天溫泉、或者來一趟精油芳香療程。
我喜歡這種人性關懷取向的溫暖體貼,而非咄咄逼人的淘空式冷漠,當然,我也敬佩這些準時要求員工下班的老闆,他們所營造的健康快樂上班概念,是這個講究高倍速競爭的職場生態中,最迷人的荒漠甘泉。
許多企業或許記得定期保養大小事務機器,為它們更換耗材檢測線路添加潤滑劑,卻疏於打理員工的身心狀況,或急於測試員工的容忍極限,期待在薪水額度之內獲得超值對價;而員工同樣高估自己的能量,總以為吞幾顆胃藥就能撐過身體苦痛,總以為每天睡三小時不成問題,或者多喝幾杯黑咖啡就能增加幾個小時的續航能力,甚至,仗著年輕、仗著體力好,就放肆熬夜、應酬、緊張、多疑,或看著自己的臉色變得蠟黃蒼白,以為多敷幾次臉,多吞幾顆維他命,應該就OK了吧!
職場電腦化之後,上班族經常把自己也當成不當機的CPU,即便體內的肝、膽、胃、腸、腎、心臟、血管、淋巴、內分泌、自律神經、脊椎或視網膜,已經悄悄舉牌抗議了,而一徑在職場上逞強的人啊,不要自以為是無敵鐵金剛,身心的bug早就呼天搶地了。
被遺忘的職場生理時鐘,以及更多被忽略的員工健康警訊,在屢屢被誇大歌頌的幾波職場生態革命中,在網路改變了無時差的全球化競爭之後,人類的生理機能並不具備24小時運轉的本事,朝九晚五原該是最符合養生的工時概念,所有企業體,甚至所有工作者,是該逐步修正超時賣命的工作哲學,回歸健康工作的職場概念囉!
下班了,勇敢收拾公事包準時離開吧!人生另外三分之二的風景,在玻璃帷幕大樓之外的天空跟你招手呢!
訂閱:
文章 (Atom)